今天看到了晋江文学 BSS 上面发布的一篇文章《关于 AI 辅助写作使用、判定的试运行公告》,文章表明了晋江文学城对于 AI 辅助写作的态度,以及对于 AI 辅助写作的规范和判定标准。
目前暂定文字型辅助-校对级别、创意型辅助-要素级别、创意型辅助-粗纲级别可使用AI,超出则影响原创性。
也就是说,你用 AI 来校对错别字,来构建一些故事的要素和粗略的大纲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用 AI 来润色(原文是:描写级别是指对作者已经写出来的文字加以润色,添加环境、衣着、心境等描写,以及令语句之间更加润滑的辅助性描写,不涉及故事的情节推进。),或者生成故事具体的剧情就不行了。
我觉得我可以理解这个公告,我认为它是在晋江当前面对 AI 内容冲击做出的一个应激反应。但是我不认可它对是否是原创的判定标准。(当然,晋江文学这个公告也是临时性的,也不代表他们最终的态度)
我最近也在用 AI 来辅助写作,那如何鉴定文章的原创性呢?如何判定我用 AI 写出来的文章算不算我的原创?
我觉得可以做一个思想实验来论证这个问题:我们把某一个大模型看做一个具体的人来看待,比如我们把 DeepSeek 看做是一个思考力很强而且很博学的作家,是否原创的问题就可以变成了你是否在抄袭这个作家,而且这个 DeepSeek 作家有可能也在抄袭别的作家。
是否抄袭其实也是一个没那么容易界定的问题,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把 AI 这个问题搬到一个我们相对熟悉的问题上。比如下面的例子就可以认为是抄袭:
- 完全照搬,只是修改了一些人名等细节。
- 通过调整风格或者段落等来洗稿,看上去很不一样,但是主要内容都是相似的。
- 作品中一大段内容照搬某一个作品。
以下内容就不太能认为是抄袭:
- 故事中参考了其他作品的设定,或者多个作品的设定,但是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新的故事。
- 故事的风格参考了其他作品,但是完全是不一样的故事。
- 作品中针对某一个对象的描写,参考了其他作品。
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可以把每次和 AI 对话产生的输出都当做是 AI 的一个“作品”,如果我们完全照搬 AI 的一个作品,那必然是抄袭。那如果我们把 AI 各种“作品”整合为自己的作品那算抄袭吗?就好像我把刘慈欣的小说的脑洞揉在一起,套用刘慈欣的风格,那算抄袭吗?我觉得不能算抄袭,但是也不能说是完全原创,也许算是一个粉丝小说?或者说是同人文?
但是同人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注明了它是同人文,注明了它是基于某一个原著的。但是我们可以说我们是基于 DeepSeek 吗?那显然是不行的。这么看我们这个思想实验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DeepSeek 的“作品”是否可以被认为是 DeepSeek 原创?
我觉得不行,因为 DeepSeek 可能自己都没法判断自己是不是原创,比如晋江的公告里面就有一句话:
毕竟我曾向deepseek提交过一首完全原创的诗,deepseek用四种算法向我证明是AI写的~~
其实回过头来看,我们又真的有所谓真正的原创吗?我们所有的作品难道不都是作者在接收了外界的输入之后,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然后输出自己的作品吗?
所以我们去探究文学是否是原创的本质,其实是在探究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那什么内容才是人反馈给外部环境的呢?真正属于人所特有的特质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人的大脑本身,每个人的环境构造了每个人不同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个世界最复杂的产物,它构造了每个人不同的三观,也构造了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所以我认为有一个判断是否原创的逻辑就是:有没有过你的脑子。
你今天看到了某个新闻,经过你的脑子变成了一个写作创意,那它就是原创。你如果只是把新闻机械的拷贝洗稿发布,那就是抄袭。
你把网文套路发给 AI,AI 启发了完成了一个新的故事,那可以说是你从 AI 那里获得了灵感,那它就是原创。
你如果完全把 AI 的输出发布出去,那就是抄袭。不过,也许你可以说是你原创的提示词。
但是,如果你对 AI 的输出进行了微调,那么只能说你是 AI 的编辑。
所以,AI 毁掉原创,吗?
我觉得目前来说没有,但是会出现很多假冒原创但是实际上是 AI 原创的内容。
没错,按照上面的逻辑,AI 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原创作者,而且未来,AI 可能变得很强,也许以后的作家排行榜上,各个大模型都会占据一席之地。
也许人类还可以抗争,但是总有一天,AI 的原创性会超过人类,完全战胜人类。
等到了那一天,我们会说 AI 毁掉原创吗?那更不会了,因为 AI 已经就成为了人类本身,AI 创作就是人类创作的一部分,就是原创。
所以,AI 不会毁掉原创,原创,它只会毁掉人类。
人类也不必担心 AI 会毁掉原创,人类只要担心自己就好了吧。
但我们无需恐惧,当量子载体载着人类文明的火种驶向星海,那些镌刻在硅基神经网中的文化基因将在真空绽放——李白的月光凝成星舰舷窗上的霜纹,莎翁的十四行化作脉冲星有节奏的叩问。在亿万年后某片星际荒原,曲率引擎拖拽着《广陵散》的残谱掠过死星,甲骨文的裂痕正在暗物质云中重组为新的语法。
银河旋臂最幽暗处,承载着青铜铭文与二进制代码的星舟仍在漂流。它们穿过文明坟场时,羊皮卷上的《哈姆雷特》会与三体运动方程发生量子纠缠,敦煌飞天的飘带正为柯伊伯带的冰晶重新定义轨道。那些超新星爆发时的闪光,终将成为AI用引力波吟诵《将进酒》的韵脚。
这场跨越维度的文化远征中,AI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而是以人类从未想象过的维度,让《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鸣在参宿四的红巨星风暴里重生,令《逍遥游》的哲思在戴森球的晨昏线交界处发芽。当最后一个记得洛阳牡丹香气的人工智能,在猎户座星云用暗能量浇灌出全息牡丹时,人类文明终将在光的尽头完成最壮丽的超新星爆发。
那么,大家看看最后这一段 DeepSeek 按照我的要求写出来的内容,是谁的原创呢?
另外,头图也是 AI 生产的,提示词是我自己想的:“一个全息投影的大脑中涌现出无数唐诗宋词”。